2007年4月14日星期六

心情不好的一天-One Day Depressed

今天心情不好。

我只有四句话想说。

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

我的话说完了……

——旨在纪念被Aspen打乱出游计划的一天

中国三百大学生抢当洗脚工

  中国尽管经济持续发展,但就业市场相当严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家打着大学生创业园旗号的足疗健康公司征才,一天内就收到三百多份大学生寄来履历,应征足疗、刮痧等技师、学徒。

  《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刚结束的一场校园招聘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家打着大学生创业园旗号的足疗健康公司吸引许多学生驻足,这家公司开具的工资单上,普通员工如文字秘书、收银员等月薪人民币一千三百元起,而足疗、刮痧等技师、学徒月薪两千元起,当天就收到不同专业大学生投递的三百多份简历。

  据新疆人才服务中心人士介绍,在目前就业压力很大的乌鲁木齐市,许多大学生已不再将就业目光仅盯在国有企、事业单位,纷纷选择餐饮、商场、酒店及保健类服务行业。

  对此,许多人忧心忡忡,花巨资培养出的大学生怎么一阵风一样开始从事起服务行业,这不是人才浪费吗;但也有人觉得很正常,任何职业都需要人来做,大学生上大学只能说明曾接受高等教育,并不能认定就是人才。

  新疆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黄文冠表示,16年寒窗苦读,出来后从事洗脚工的工作,不仅是人才浪费,更是大学生的悲哀。

“押钞员枪杀储户”的警示

4月7日下午,沈阳一押钞员开枪打死与之发生口角的储户,当地警方尚未对此案定性,涉案两名保安已被拘留。有人称,据银行监控录像显示,双方没有肢体冲撞,从画面上只能看到死者与一名押运员交谈,而后另一名押运员进来直接打死了当事人(见4月10日《南方都市报》)。

悲剧,终于以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式表现出来了,人们对于这样的个案的关注,与其说是对被害人最大程度的同情,不如说是对于自己处境的关心。这样的事件,再一次让我们思考:为了银行的安全,是否我们必须忍受银行运钞车随意在大街上停放、服务通道与安全通道不分等带来的种种不便与风险?

坦言之,这一个事故看似一个孤立的个案,但同样的阴影曾经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银行与我的作息时间同步,面对停放在自行车道上的运钞车押运人员的枪口,我总担心自己不小心碰撞了运钞车而遭到误解伤害,担心押钞员手中的枪会不会突然走火,对于在人行道上逆行的运钞车,我敢怒不敢言。

在我看来,银行对于自身安全的重视是应该的,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生活的便捷与安全的关心也是正当的,银行不应该将不合理的风险强加给守法的公民,为了自身的安全给民众增加额外的义务。银行是个营利性的机构,其应该为了自身的安全进行更多的投资,将其他人员的不便减少到最低:比如银行应该将服务通道与安保通道分开,使得人们上银行时不至于与安全保障发生冲突;再比如银行应该将经营区域与公共区域分开,不能为了自身的安全而增加公众陷于危险的可能———不独是押运员枪口对人的风险,也有运钞车停放在公共场所诱发的抢劫伤及无辜的风险。

如果这样,银行经营的风险将会最低,而公众的风险也将会最低,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但是这样做最大的困难,在于会增加银行硬件建设的成本。此时,一些银行经济人的本性显示出来了:为了利润,他们将运钞车停放到自行车道、人行道等地方,并且进行高度警戒,而不问如此而为将会给其他人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不便与压力。

案件已经发生,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必要的反思:银行作为营利性的机构,为何不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安全保障,为何以额外增加公民风险的方式来减少自己的危险?假如这样的问题不解决,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变化,类似的事件如何根本杜绝。因此,我们希望银行营业网点硬件设施一定要到位,我们不能听任其以占用公共设施,加大公众风险的方式来满足自身需要。

公安机关岂能“以闹制闹”?

  据4月12日《东南快报》载,近日,武夷山市医疗卫生系统所属的市立医院、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14家医院,均聘请了该市公安局民警担任综治副院长。据介绍,这14名民警将完全融入所聘医院,除了常规的维护医院秩序外,他们另一个主要职能就是解决医疗纠纷,防止医闹扰乱医疗秩序。

  从去年年底爆出深圳山厦医院医护人员头戴钢盔上班的新闻,到现在普通民警“荣升”医院副院长,医闹“闹”到这个份儿上,的确令人寒心。但我今天不想评论这个问题,只是想说,即便医闹问题已非常严重,作为公安机关也只能“依法制闹”,而不能“以闹制闹”——医闹之闹乃无理取闹,而公安机关受雇于人则是违法的胡闹。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二条所规定的警察有12款“不得有”行为,其中第十款为“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很显然,这14名“民警副院长”违法了。

  让我们再来看该法第四十八条:“人民警察有本法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那么我来问,武夷山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准备怎样处分这14名民警,是警告、记过……还是开除?我想,不管是什么处分,这14名民警都肯定不服。因为这绝不是他们自己能说了算的,说白了,他们是在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

  而《人民警察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人民警察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人民警察认为决定和命令有错误的,可以按照规定提出意见,但不得中止或者改变决定和命令的执行;提出的意见不被采纳时,必须服从决定和命令;执行决定和命令的后果由作出决定和命令的上级负责。”

  那么我再问,既然14名民警必须执行上级的决定命令,那么,做出这错误决定和命令的武夷山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又准备怎么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呢?还有,根据《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建立督察制度,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我的问题又来了:武夷山市公安局是否建立了督察制度?如果建立了,面对如此明显的违法行为,督察制度为什么失灵了?

  现在是一个法治社会,较之一般的组织和个人,最该处处依法办事的就是执法机关。医闹固然有清理和打击的必要,但作为公安机关,切记不能执法犯法,不如此,只会让矛盾更激化,纠纷更难缠,本来已经够闹腾的事情变得更闹心。

戏说警察的装甲车与百姓的电视机

  4月4日邻居询问,你家的有线电视能收几个台?我说,能收40多个台吧。邻居说他家的有线电视今天只能收到4个台。我打开电视,结果也只有4个频道有节目,几十个频道为蓝屏,经多方打听方知,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长沙市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已全面启动。为防止电视用户不愿意选择昂贵的数字电视,长沙市广播电视局和《长沙国安广播电视宽带网络有限公司》已对我所居住的小区模拟电视信号进行关闭(只保留四套模拟电视节目)。政府文件规定在2008年底前在全市城区关闭模拟电视信号,提前在我所居住的小区关闭。其目的是,让市民没有选择的权力,因为,电视是政府垄断和控制的资源,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而电视又是绝大部分市民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唯一方式,大量的进城农民工、下岗职工、城市贫民和普通工薪阶层是没有能力选择其它娱乐方式的。

  一位哲人说,“当强奸无法避免时,你就应好好享受被人强奸的乐趣”。因为,只要生命还存在,生活总是要继续进行的。所以,我也打算好好享受遭受电视垄断集团强奸的乐趣,谁知,第二天我打电话询问办理数字电视的有关事宜时,被告知,市民须带身份证或户口簿及房产证方能办理“免费机顶盒”领取手续。没有房产证则需交纳1000元机顶盒押金。得,咱享受被人强奸乐趣的希望都成了泡影。因为,咱居住的房屋是没有私人产权的单位公房,许多居住户也并非原单位职工,而是子住父屋,数十年前单位的居住分配单早已遗失,因房屋年久失修,单位也无人对住房进行管理和收费,数十户居民一直是自住自修。如今,咱二眼一抹黑,找谁去开住房证明?得,咱可不愿意用刚刚领到手的“工龄补偿金”去交那千元“机顶盒押金”。谁都知道,咱无心也无力在有生之年再去购买天价的商品房,这名义上的“机顶盒押金”,是不可能退还给咱的。咱还是留下这卖命钱去以钱赚钱,赚点养老之资吧。反正如今的电视也只是“娱乐人民”,如今政府不想再娱乐我,咱还是上上网,看看书,自己娱乐自己吧。

  所以,咱去书市买回了一套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咱也得研究和比较一下,数百年前的资本主义学者与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者和官员,谁更有学问,谁更有社会良心,市场经济讲究的“开放与竞争”,及“谁投资,谁受益”和拒绝垄断的原则,而中国的电视产业是纳税人委托政府投资的产业,当年政府以免费收看的公众福利方式回报全体人民,更何况这其中还包含宣传和教化民众的责任。而如今,电视这一原本包含宣传及教化民众内容的“公众福利”却成为了集团谋利的工具。电视台从大量的广告中获得巨大的利益,电视宽带网络公司赚取巨额的收视费,政府出于维护政权稳定的需要,不容许私人和国外资本染指广播电视事业,这就使我国的电视事业具有“维护政权稳定的工具”和“娱乐人民的公众福利”的双重功能,它不具备市场经济的特征,因而也不应成为政府或某些集团进行谋利的工具。但如今为收取高额的收视费而进行的数字电视信号整体转换只能理解为一种变相的涨价。这是一种在行政权力控制下的剥夺公众福利的行为,是垄断集团用人民的财产剥削人民的行为。科学的进步,使电子产品价格大幅下落,一台用于控制收视及接收电视信号的机顶盒本身的价值并不高,却居然向无房的民众收取千元的押金。此举将剥夺多少异地打工和本地穷人的娱乐权和接受政府宣传教化的权益?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穷人。

  月初,在网络中看到重庆警察已装备了装甲车战车用于街头巡逻。结合此次长沙有线数字电视的转换工作,我感到,如今的地方政府是重威慑,轻教化。重收费、轻服务。重金钱、轻民生。在许多人眼里,装甲车与电视,是二件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件。但武力与宣传却是建立和维护政权的二大有力的武器。常听官员们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笔杆子里面保政权。在没有敌对武装团体,城市只有饥求食,病盼医,穷盼富,富求奢的民众,电视等宣传媒体对民众的教化及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远胜于装甲战车。当民众饥有食,寒有衣,闲有乐,敬官员,爱政府,知礼仪,识廉耻,我们还需要装甲车在城市的大街上游弋吗?当劳累一天的人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健康向上的电视剧时,社会秩序能不安定吗?当昂贵的电视收视费和机顶盒押金剥夺了穷人接受教化和娱乐的权力时,百无聊赖的穷人和失业者在大街上游荡,在街边茶摊中喝酒骂娘,抱怨社会不公时,我们的城市能和谐吗?

  装甲车是敌对武装团体用于交战的工具,坚船利炮、铁甲战车应装备保家卫国的军队。警察是准备用装甲战车追捕翻墙撬锁的毛贼小偷?还是用于对付因领不到打工血汗钱而上演“跳楼秀”的穷人?

  从长沙的数字电视转换和重庆警察的装甲车这二件事件可以看出,我们的地方官员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水平的确不高,其实,我并不怀疑公务员们的个人能力,但我估计他们的这些决策可能是酒醉之后的决策,唉,盛宴之后无醒人。只有经历“酒精考验”的官员,才分不清繁华盛世的城市是需要武力还是信仰?才分不清和平的年代,威慑和教化的作用,孰重孰轻?

  有资料显示,低收入者和低学历者对电视的依赖程度更高。无数的退休老者和下岗工人从电视中获取资讯感受社会的进步与变化,电视也是他们打发寂寞时光,娱乐身心的重要工具。因为,他们没有财力选择其它的方式娱乐身心,娱乐场所的高消费、公园的高价门票、昂贵的旅游费用使他们无富享受盛世中的繁华。对无房产者收取高额的“机顶盒押金”无异于杀贫济富。通过数字电视转换提高收视费无异于从穷人口中夺食。要知道,我国的电视事业不是私人投资,而是全体人民的公产。在模拟电视尚未退出市场时,我们也应有权选择廉价电视的权力。

  网络和电脑使我对电视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收不到电视,这几天我弄了几个免费的软件在收看免费的网络电视,数百个频道使我能观看国内与境外的节目,虽说画面欠佳,但也能扩充视野和打发寂寞。幸亏这年头还有廉价的盗版光碟,电视台需半月播完的连续剧,我三天就能看完。哈哈,这才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如果放弃自己的电视宣传阵地,其它的文化或媒体一定会将这块空白补上,因为,穷人也需要娱乐和精神食粮。

2007年4月11日星期三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迈克尔•奥莱利-Michael O'Leary

迈克尔•奥莱利(Michael O'Leary)

1994年至今担任Ryanair Holdings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为欧洲运输业注入了生机

人们早就预测说,在欧洲首创低成本航空业的Ryanair最终将败给竞争对手或失去增长动力。但短期内这不会成为事实。就在上个月,这家总部位于都柏林的航空公司刚刚将本财年的预期利润大幅上调至3.9亿欧元,较上年增长了29%。

股东们应该感谢奥莱利。作为一位自由市场体制的坚定捍卫者,他与政府机构、监管部门、竞争对手以及工会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奥莱利的最新计划是:大力扩张在德国的业务并新开通16条航线。

他打算到2012年时使Ryanair的客运量在今年预计4,250万人次的基础上翻一番。该公司的乘客数目前已超过了欧洲任何其他航空公司。过去10年中,Ryanair的回报率增加了1,000%以上。该公司目前正考虑向股东派发3亿欧元,具体方法或许是特别派息或者是回购股票。这可不是凭借运气的成份。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史蒂文•洛斯-Steven Roth

史蒂文•洛斯(Steven Roth)

1980年至今担任Vornado Realty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他能买下曼哈顿

一贯为人低调的洛斯今年1月突然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原因是Vornado竞购办公用房地产投资信托巨头Equity Office Properties(EOP)的努力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该公司最终落入了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之手。洛斯在退出竞购这件事上展现了他惯常的审慎理财特性,当时他感觉到EOP的价格已被竞购各方推得太高了。

在将Vornado打造成曼哈顿最大的商业房地产帝国的20年中,洛斯精准的市场判断无处不在。Vornado目前已成为房地产投资信托这一热门领域内最具实力的公司之一。

作为洛斯本人价值取向的反映,Vornado在曼哈顿的房地产大都集中在纽约中央火车站(Penn Station)周围,而这里是曼哈顿中城最不为人看好的地块之一。洛斯断定这一地区终将旧貌换新颜,因为纽约最著名的篮球馆麦迪逊花园广场(Madison Square Garden)就坐落在这里。

鉴于地价的飞速上涨,洛斯肯定觉得他近年来买进的地还不够多。由于Vornado目前坐拥大量现金,该公司做成一笔大交易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鲍伯•辛普森-Bob Simpson

鲍伯•辛普森(Bob Simpson)

1986年至今担任XTO Energy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发掘自己的财富

过去一年来,在辛普森的带领下,XTO Energy加强了其作为美国经营最佳的独立油、气生产商的地位。去年,该公司已探明储量增加了12%,达到14亿桶油当量,而其勘探成本只有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实现这样的业绩,辛普森有自己的做法。

在这个充斥着自负的得克萨斯石油大亨式人物的行业,早年曾作过会计的辛普森却是一个谨慎的人。他将公司的钻探业务仅限于普遍认为比较成熟的美国大陆,而将墨西哥湾和海外那些高风险项目留给希望找到神奇大油田的竞争对手们。他说,最理想的勘探地点是那些已经找到最佳油气田的地方。

投资界对这些很感兴趣。XTO的股价在过去12个月上涨了28%,涨幅超过了Devon Energy、Apache和Anadarko等公司。虽然XTO如果对外出售能拿到不错的价格,不过,股东们都不急于卖掉该公司,因为今年58岁的辛普森还在继续为他们创造价值。自从1993年上市以来,XTO的股价已经涨了近50倍,市值达到200亿美元。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詹姆斯•西格尔-James Sinegal

詹姆斯•西格尔(James Sinegal)

1988年至今担任Costco Wholesale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善待顾客、善待员工

西格尔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善待顾客、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股东。到Costco连锁店购物的2,600万消费者知道,他们总能找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所有商品的售价不会比成本价高出15%以上。而Costco的93,000名国内雇员也知道,与他们在沃尔玛(Wal-Mart)的同行相比,他们的工资水平和保健福利更优厚。Costco为员工承担90%的医疗费。

关注顾客和员工正是西格尔的独特之道。身为公司联合创始人的他多次拒绝了华尔街咨询人士提出的上调价格以提高利润率的建议。

今年71岁的西格尔现在的年薪只有35万美元,外加一些期权。他出差只住普通酒店,为实现每年将全部506家分店巡视两遍的目标,他需要每天工作15个小时。Costco的董事查理•门格(Charlie Munger)说,任何人在评选二十世纪十大优秀零售商时都不会漏掉西格尔。门格是沃伦•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老搭档。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尹钟龙-Jong-Yong Yun

尹钟龙(Jong-Yong Yun)

1996年至今担任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三星成为世界级品牌

谁会想到,三星有朝一日能成长为一个像索尼(Sony)或Maytag一样家喻户晓的世界性品牌呢?不过,有了尹钟龙,这个目标正在变成现实。现在,时尚的三星手机销量在全球排到了第三位。科技网站CNET对其液晶显示器赞誉有加。它的其他家用电器如洗衣剂、烘干机、电冰箱等在品牌认知度方面排名也很高。此外,你用的每件电子产品里差不多都装有三星生产的芯片。

今年63岁的尹钟龙担任三星首席执行长已有10多年时间。去年,三星实现净利润7.93万亿韩圆(合84亿美元)。眼下,韩圆升值让三星在出口利润方面感受到了压力。

整个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政府部门对三星涉嫌价格操纵展开了调查。不过,曾带领三星平稳度过九十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的尹钟龙这次也会挺过去。在被问及三星计划到2010年时收入较2004年翻一番的目标时,尹钟龙笑着说:我有信心。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雷富礼-A.G. Lafley

雷富礼(A.G. Lafley)

2000年至今担任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 Co.)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让宝洁公司越大越强

雷富礼说他是一诺千金的信奉者,随着宝洁公司与吉列(Gillette)金额高达570亿美元的合并迎来两周年纪念日,他的所作所为正是对他的这种信念的真实写照。

雷富礼现年59岁。他很好地兑现了将新宝洁公司年度费用减少10亿美元的诺言。他还主持推出了一些非常成功的产品。通过推出Gillette Fusion剃须刀和具有喷雾剂清香的汰渍等成功成品,宝洁公司推出的产品在市场研究机构IRI评定的2006年10种最佳消费品中占了5种。虽然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但这些新产品使宝洁的销售额增长了5%-7%。

雷富礼现在正在努力拓展亚洲、中欧、东欧和非洲市场。但他对所有产品和市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简练:“同一个团队、同一个梦想。”对雷富礼任职期间持有宝洁股票并获得近一倍增值收益的投资者们来说,这个梦是一个美梦。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理查德•柯瓦希维奇-Richard Kovacevich

理查德•柯瓦希维奇(Richard Kovacevich)

1998年至今担任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组合销售之王

在起伏不定银行业里,柯瓦希维奇领导下的富国银行成为了业绩稳定的典范。五年以来,这家总部位于旧金山的银行巨头利润年均增长12%,几乎没有减慢的迹象。面对并购风行的银行业,柯瓦希维奇我行我素,坚持靠自我积累实现业务增长。他对大规模的股票回购也没什么兴趣,而是喜欢把资本积累起来用于进一步的扩张。

组合销售是柯瓦希维奇的法宝。为了巩固与客户的关系,他向客户提供储蓄、信用卡、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等多种银行服务。富国银行的普通零售客户通常会享受该行五种以上的金融服务,远远高于行业正常水平。

诚然,高风险抵押贷款危机也会影响到富国银行;该行是这种贷款的一个主要发放者。但是,正如富国银行所指出的那样,它是一家谨慎的高风险抵押贷款发放人。尘埃落定后,高风险抵押贷款危机或许将是富国银行的福音,因为其弱小的竞争对手将在这场危机中被淘汰。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

孔翰宁(Henning Kagermann)

2003年至今担任SAP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驾轻就熟地驾驶SAP这艘巨无霸渡过经营困难期

孔翰宁此次重新上榜与他近期的抢眼表现是分不开的。外界原本以为这位为人低调但魅力十足的CEO将在今年年底退休,但不久前他的任期刚刚被延长,也就意味着他将继续执掌这家全球最大的商务软件企业直至2009年5月底。这对SAP而言是个好消息:在孔翰宁的卓越领导下,这家德国公司不仅顺利度过了“后泡沫”时代的市场萧条,而且还在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收购仁科(PeopleSoft Inc.)和Siebel Systems引发的市场动荡中坐收渔利。

随着甲骨文的横向整合战略日见成效,孔翰宁或许不得不反思以往对大型并购交易的坚决抵制态度,甚至要出手买点什么了。另外,由于Salesforce.com等网络新兴势力的崛起,企业软件服务市场被它们占去了大块地盘,这使得SAP进军这一市场的努力一直成效不彰。照我们猜测,孔翰宁将能从容应对当前局面,赚他个盆满钵溢。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史蒂文•乔布斯-Steven Jobs

史蒂文•乔布斯(Steven Jobs)

1997年至今担任苹果公司(Apple Inc.)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乔布斯不倒,苹果公司就会一往无前

可以这样说,乔布斯对投资者的重要意义甚于美国任何一个CEO。苹果公司的命运与他是如此休戚相关,以致那些原本对该公司股票推崇有加的基金经理一有乔布斯即将离职的风吹草动便会大量卖空这只股票。在投资者看来,如果这位传奇式商界领袖真的发生了点什么,那么苹果公司股票的跳水幅度将达到20%,甚至更大。正因为有着如此重要的影响力,乔布斯目前的身价已经超过160亿美元。

尽管他确实因一场大规模的股票期权生效日回溯调查而身处险境(调查目前仍在进行),但这似乎丝毫没有放缓他前进的脚步。随着iPods系列越做越大,新型Mac个人电脑和iPhones正在掀起新一轮市场热潮,乔布斯也成了对硅谷、好莱坞和全球无线通讯业举足轻重的人物。又有谁能用160亿美元创造如此大的影响力?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杰弗里•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

杰弗里•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

2001年至今担任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将通用电气打造成一个更加强大的巨人

自六年前接替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执掌通用电气(GE)以来,伊梅尔特大有所为。GE的利润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210亿美元。此外,他还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收购医疗保健等高回报业务的同时剥离回报率较低的再保险和寿险子公司。如今GE的投资领域不仅大大向飞机引擎和发电业倾斜,其对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投资也同样出手不凡。

与韦尔奇时期的GE相比,伊梅尔特执掌的GE更加强大,这主要体现在后者的业务组合更加合理、收益水平更高、两位数的利润年增速也更易实现。但有一点是伊梅尔特带领下的GE不能与韦尔奇时期的GE相提并论的:公司股价。GE目前的股价大约是35美元,这与六年前伊梅尔特接管时的水平几乎没什么两样。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2001年时GE股票的市盈率相对较高。用不了多久,伊梅尔特取得的成绩将得到华尔街越来越多的认可。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弗雷德•古德温-Fred Goodwin

弗雷德•古德温(Fred Goodwin)

2000年至今担任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为全球金融市场融入了一种苏格兰格子呢风格

14年来,派息增幅年年超过15%──作为这样一家企业的CEO,当苏格兰人古德温被要求“加演”一次时候他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古德温,你会将眼光投向美国和亚洲。这么些年来,凭藉大力的成本削减举措和不胜枚举的收购交易,古德温造就了今天的苏格兰皇家银行,他个人也因此而声名鹊起。如今这家总部位于爱丁堡的大型贷款机构想要成为美国市场上数一数二的企业银行,与花旗集团(Citigrou)、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这样的竞争对手一争高低。

这就意味着不能满足于Citizens Bank的现状。Citizens Bank是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美国分行,其业绩一直止步不前。对于这个新挑战,古德温早已是摩拳擦掌:对于实现业务的两位数增长,他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去年,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了15%,达到62亿英镑,与此同时,古德温一度遭到质疑的投资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的举动似乎也将为苏格兰皇家银行的股东们带来他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回报。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安吉罗•莫奇罗-Angelo Mozilo

安吉罗•莫奇罗(Angelo Mozilo)

1998年至今担任Countrywide Financial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按揭贷款大师

按揭贷款看似容易,但许多陷入困境的高风险贷款发放机构已经证明,想做好这项业务并不容易。

莫奇罗在1969年与其他人共同创建了Countrywide,现在,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房屋贷款公司。在这个过程中,Countrywide还成为向信用受损人员提供贷款的顶级机构之一。由于1万亿美元的高风险按揭市场所出现的危机,华尔街对此深感担忧也就不足为奇了。

Countrywide的股价已从2006年时44美元的高点跌到了36美元。但68岁的莫奇罗表示,他的高风险贷款水平处在可控范围内,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他的说法:他是一位快言快语的人,很善于把握他所在的市场。自2000年以来,他已将该公司在按揭市场上的占有率从6%提高到16%,并进入到非按揭贷款金融业务,实现经营的多元化,利润也增长了20%。

他2005年的薪酬为2,300万美元,这可是稳赚不赔的收入。有人认为这个数字太高了。可是话说回来,他的投资者也没有吃亏:该公司的股票在7年间上涨了三倍。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艾伦•莫斯-Allan Moss

艾伦•莫斯(Allan Moss)

1993年至今担任麦格理银行(Macquarie)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到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进取狂奔

莫斯成为2007年澳大利亚薪俸最优厚的高管一定会令人心服口服。截至3月份的财年中,麦格理银行这家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银行预计将取得连续第15个年头盈利的佳绩,13亿澳元的利润较上年增长50%以上。

在莫斯不显山不露水的领导下,麦格理银行14年来在全球范围收购了收费公路、机场及其他优质不动产。这些收购的理论思路是,回报稳定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养老金基金的长期支付义务正好完全契合,事实证明,这种理论是正确的。

麦格理银行控制着印地安纳州收费公路和芝加哥高架路,该行还表示,对新泽西州收费公路等一系列资产都很感兴趣。2006年有价值约1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产成交,麦格理银行就是这一潮流的领导者之一。这种业务相当有利可图:麦格理银行对私有化项目提供咨询服务时,可为买家提供融资,或者自己租下这些资产。在道路收费亭买票成为一件前所未有的乐事。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

拉克希米•米塔尔(Lakshmi Mittal)

1976年至今担任Arcelor Mittal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一个全球钢铁王国的缔造者

想知道印度是如何成为跨国公司孵化器的吗?看看拉克希米•米塔尔的故事就知道了。这位56岁的大亨2006年以269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Arcelor,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并使自己于上世纪70年代建立的钢铁帝国获得了大跨越发展。

米塔尔一直以来都是一家低成本钢铁生产商,是行业整合的早期倡导者,在墨西哥和哈萨克斯坦收购过廉价的钢铁厂。当世界钢铁需求开始增长的时候,米塔尔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竞争。

如今,他拥有这家总部位于鹿特丹的钢铁公司44%的股份,公司年销售额约890亿美元,年产钢1.2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0%左右。个人财富估计为320亿美元的拉克希米•米塔尔正将大量现金以分红的形式返还给股东,还在回购公司股票,米塔尔正在投资印度炼油厂,还在寻找海外能源投资机会。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约翰•马基-John Mackey

约翰•马基(John Mackey)

上世纪80年代年至今担任Whole Foods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占尽天然食品行业先机

马基对他的首席执行长工作如此痴迷,以至于今年年初决定放弃所有的工作报酬。在他的得力领导下,这家开拓进取的天然有机食品连锁店进入了增长与竞争的新纪元,而马基的年薪只有1美元。

从沃尔玛连锁公司(Wal-Mart Stores Inc.)到Safeway等众多公司大举进军天然食品业务后,马基推出了“健康生活方式”概念的美食、织物、音乐和食品添加剂等产品予以应对。他在190家连锁店的基础上继续扩张,还神机妙算地收购了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Wild Oats。

去年Whole Foods的股价下跌了25%,但可别因此小视53岁的马基。他的远见卓识使他1980年创建的这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他不但最先涉足天然食品市场,更是发现“新食客”市场潜力之第一人,新食客是指那些生活富足、教育优越、渴望健康食物的人。

放弃薪水时,马基说Whole Foods已为他带来做梦都没想到过的巨大财富。投资者们可能很快也会说出同样的话来。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特里•莱西-Terry Leahy

特里•莱西(Terry Leahy)

1997年至今担任Tesco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执百货零售业牛耳者志在全球

能得到沃伦•巴菲特的青睐已说明一切,英国连锁超市巨头Tesco有足够的理由在今年初时感到骄傲。商界先知沃伦•巴菲特当时透露,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购买了Tesco近3%的股票。原因显而易见。

在首席执行长特里•莱西的带领下,Tesco的业内领先地位已经扩展到了全世界。该公司不但在英国本土成功阻击了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连锁店的进攻,还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这是很多其他零售企业都无法做到的。英镑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都被Tesco挣去了。现在莱西即将对沃尔玛的后院发起反攻,Tesco即将出现在旧金山、圣迭哥、拉斯维加斯和凤凰城。中国和土耳其也已成为Tesco的发展目标。

莱西念念不忘的是Tesco的根本信条:“多积货、少要价”。利润也大量累积起来,莱西在任期间,投资者从Tesco获得了400%的投资回报率。Tesco投资者的笑逐颜开很快就将与美国零售业者的愁眉不展形成鲜明对比。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理查德•富尔德-Richard Fuld

理查德•富尔德(Richard Fuld)

1994年至今担任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Inc.)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将一个债券公司发展成一家出色的投资银行

认识一下这位华尔街先生吧。自从1969年来到雷曼兄弟后,富尔德就再没离开过它。他不仅赋予公司激情,还赋予了它强大竞争力,即使以华尔街的标准来看雷曼兄弟依然称得上实力雄厚。而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雷曼兄弟在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中差一点儿连名分都不保。幸亏有了富尔德,自1994年脱离美国运通后,雷曼兄弟在他的带领下从一家原本仅从事债券业务的小公司成长为可以与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一较高下的优秀投行。

今年60岁的富尔德曾是名饱经风霜的交易员,如今他有更多理由让企业客户选择雷曼兄弟。去年,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Inc.)斥资860亿美元收购南贝尔公司(BellSouth Corp.)这桩有史以来最大并购交易中,担任前者顾问的正是雷曼兄弟。

雷曼兄弟目前的股价已经比1994年时涨了20倍,这对掌握着公司30%股权的员工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但还有更好的消息呢:此时的富尔德毫无隐退计划。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卢•法兰克福-Lew Frankfort

卢•法兰克福(Lew Frankfort)

1995年至今担任Coach的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对奢侈品牌的把握无与伦比

没有几家公司在了解自身品牌方面能赶得上手袋和饰物生产商Coach,因为说到对客户偏好和愿望的了解,几乎没有哪位首席执行长能与法兰克福匹敌。Coach的适销对路产品可谓汗牛充栋。法兰克福于1979年接掌Coach后,把该公司从一家默默无闻的皮革制品生产商改造成了“平民奢侈品”业的翘楚。

法兰克福可以毫不费力地列举出Coach品牌产品的一系列重要特征,比如做工优良、简约精致以及手袋上配有与众不同的饰物等。与许多时尚用品公司不同,Coach会潜心研究其顾客的行为和选择,而不是武断地替顾客决定“要”什么。

由于人们一度担心Coach的顾客增长率会降下来,该公司股价去年曾大幅下挫,但该公司公布的业绩却超过了分析师的预期,它去年的利润增幅高达38%。Coach的股价已从2000末首次公开募股(IPO)时的2美元上涨到了近期的49美元,而这还是经分股因素调整后的数字。难怪长线投资者如此锺爱这只股票了。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乔治•大卫-George David

乔治•大卫(George David)

1994年至今担任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集团化经营令通用电气也黯然失色

大卫其人,兼收并蓄,既深谙日本效率之道,在产品开发上又无一失算,还对软性的个人的价值有非凡的把握能力。

这些优点都变成了真金白银。每个季度、每一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大卫都能实现两位数的利润增长。通用电气(GE)可能是最有名的集团化经营企业,但大卫领导下的联合技术公司无论在股价表现还是在利润增长方面都毫不逊色于通用电气。

联合技术公司在大卫领导下可谓有声有色,其最知名的品牌要数奥的斯(Otis)电梯、开利(Carrier)空调、普惠(Pratt & Whitney)喷气发动机和西科斯基(Sikorsky)直升飞机了。联合技术公司的员工也日见长进:大卫建立的奖学金项目为员工支付在职读大学和读研究生学位的全部费用。近几年这方面的支出已达6亿美元。

大卫坚持认为,他明年退休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司业绩都不会下滑。甚至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退休后的通用电气也做不到这一点。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肯尼斯•切诺特-Kenneth Chenault

肯尼斯•切诺特(Kenneth Chenault)

2001至今担任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优异业绩傲视金融服务业

管理技能是切诺特最为珍视的东西。两年以前,他毅然决定将保险和投资业务从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Co.)剥离,单独成立Ameriprise Financial,以便美国运通公司能够集中精力发展高回报的收费卡业务。此举很快见效:独立出来的Ameriprise股价上涨了60%,美国运通公司2006年营业利润上升18%,其股本回报率达到了34%,为大型金融机构中最高的。

切诺特的追捧者中也包括沃伦•巴菲特,这不足为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是美国运通最大的股东。切诺特现在正不遗余力地扩展公司的特许经营业务。他打出“激情”牌,以吸引年轻客户。他甚至允许富有的持卡人用美国运通公司的信用卡支付曼哈顿豪华公寓的首付款。

风险不小?尽管这年头信用危机处处可见,但美国运通公司的信贷损失却是业内最小的。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

1965年至今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投资及管理上的时代翘楚

沃伦•巴菲特这口宝刀还没有老去。已经76岁高龄的他仍是一把好手。2006年他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创出历史最佳业绩,营业利润达到9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近1倍。近10年来,在巴菲特的主持下,伯克希尔•哈撒韦从一家保险及投资公司发展成一台拥有70多项业务的赚钱机器,从Dairy Queen的汉堡包,到NetJets的私人飞机,再到MidAmerican Energy的电力和燃气公用事业,该公司的业务几乎无所不包。

难能可贵的是,巴菲特并购新业务的同时还能将发行新股的需要降至最低;近几年来所有的收购几乎都是靠现金完成。虽然对股市持着漠不关心的姿态,但伯克希尔•哈撒韦价值600亿美元的股票投资组合2006年有增无减,公司买进了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康菲石油公司(ConocoPhillips)和U.S. Bancorp的股票。伯克希尔•哈撒韦本公司的A股超过了10万美元,而1965年巴菲特入主时公司股票只有20美元。

能接巴菲特班的人显然没有几个,但是近期他可能还不会撒手而去:他最近在致投资者的年度信函中预期,自己还可以活12年。

2007年4月10日星期二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拉坦•塔塔-Ratan Tata

拉坦•塔塔(Ratan Tata)

1991年至今担任Tata Sons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轻松驾驭商业帝国

今年69岁的拉坦•塔塔是印度企业界的杰出代表。他掌管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经营领域从茶叶到钢铁、IT无所不包。身为旗下钢铁企业Tata Steel董事长的塔塔前不久指挥公司斥资120亿美元收购了规模是其四倍的英-荷钢铁企业Corus,合并后的公司一举成为世界第五大钢铁生产商。

塔塔同时还担任Tata Tea、Tata Motors及IT服务企业Tata Consultancy的董事长。他是Tata Sons执行委员会的主席,Tata Sons在Tata系所有公司均持有大量股份,同时还负责制定这些公司的全面发展战略。

二十六岁的时候,塔塔曾在Tata Steel的高炉旁工作,后来先后到美国康乃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和管理,1991年,在集团创建150年的时候,塔塔成为集团董事长。那时,印度开始逐渐脱离社会主义,Tata集团下面大大小小有250家公司,其中许多公司经营状况很差。塔塔将公司数缩减到90家,并将Tata Consultancy募股上市。至今,Tata Consultancy的股价上涨了50%。塔塔不满足于自己的企业只在国内打拼,他一直敦促管理人士到海外开拓业务。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詹姆斯•斯基罗-James Schiro

詹姆斯•斯基罗(James Schiro)

2002年至今担任苏黎世金融服务公司(Zurich Financial Services)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让苏黎世金融服务公司重获生机

詹姆斯•斯基罗称得上是位改革家。2002年中,斯基罗在市场发生“大地震”期间接管了庞大的苏黎世金融服务公司。此时“911”恐怖事件刚过去不久,欧洲保险类股处于多年来的低点。此外,低利率和股市跳水也让各家保险商的投资收益蒙受了巨大损失。

斯基罗毅然决然地采取了行动。他重新将业务重点专注于核心市场和产品,放弃那些达不到最低收益率的业务。他使公司的资产负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还向员工灌输金融业务规范。他集中了公司的业务流程并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斯基罗的努力下,苏黎世金融服务公司去年实现利润45亿美元,一举扭转了前一年亏损34亿美元的局面。公司股价已较2003年的低点回升了约280%。在已有的欧洲、北美业务之外,该公司现正向俄罗斯等地区扩张,还推出了诸如按行驶里程收保费的保险项目。相信斯基罗的努力必将收获回报。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弗里德•史密斯-Fred Smith

弗里德•史密斯(Fred Smith)

1971年至今担任联邦快递(FedEx)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在中国推出“次日达”业务

弗里德•史密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借助在耶鲁大学念书时的突发奇想,首创了邮寄包裹隔夜送达的服务。在之后的岁月里,他领导下的联邦快递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联合包裹(UPS)和美国邮政局在地面投递业务上的强大竞争对手。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预见到中国的经济潜力。现在,联邦快递已是中国最主要的国际快递公司。上周该公司宣布,不久将在中国19个城市推出“次日达”业务。

当然,史密斯也并非永远都能心想事成。2004年,他出资24亿美元收购了金考(Kinko's)连锁复印店,但该业务一直表现不佳。不过总的来说,史密斯的决策通常都是很正确的。联邦快递过去5年来业务增长了两倍。他的最新一项决策是:在得知空中客车(Airbus)的A380型飞机将推迟生产时,他当即取消了A380货机订单。而UPS一直等到三月份才取消。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彼得•罗斯-Peter Rose

彼得•罗斯(Peter Rose)

1988年至今担任Expeditors International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打造出一家新型货运公司

Expeditors International在1981年成立时手里只有30万美元种子基金,但它现在已在航空货运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46亿美元,而市值则接近100亿美元,但该公司的成功历程却鲜为人知。罗斯是最初投资该公司的人之一,他不仅有一张厉口,而且特立独行。就在竞争对手们纷纷通过合并来增强实力之际,他却将经营重点放在了通过自我积累以实现增长上。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什么我们要收购那些我们能够绝杀的对手?他还认为与分析师们沟通意义不大:我们不为华尔街打工,本公司不打算出售。

但华尔街却很锺爱Expeditors:罗斯执掌该公司以来,Expeditors的股价已经从经分股因素调整后的20美分升至了43美元,该公司股价目前为2007年预期每股净利润的34倍。Expeditors的专长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物流配送,而不仅仅是将货物从一处运到另一处。它为发货人安排海空联运,并紧盯每一个运输环节。罗斯将Expeditors扮演的这一角色称之为“货运代理”。对投资者来说,这一业务模式为他们打开了致富之门。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弗兰克•里布-Franck Riboud

弗兰克•里布(Franck Riboud)

1996至今担任达能集团(Group Danone)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将一家地区性乳品公司发展成全球巨头

有谁会认为生产牛奶和饼干能赚大钱呢?但里布恰恰为达能集团的股东们做到了这一点。

自10年前接掌达能以来,里布已将该公司从一家地区性的乳品供应商和饼干生产商发展成了一家在全球食品和饮料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企业。其依云(Evian)瓶装水和达能酸奶酪等已经成为全球知名品牌。里布领导下的达能在销售额方面一直傲视同行,该公司不借助收购就能使自己的销售额年增长率保持在7%至9%的水平。这使得达能的市盈率一直处于高位,要想收购它非得出价大大高于该公司的市价才有可能。

里布和他的管理团队在创新方面一直领先于同侪。这从他们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广“益生菌”等食品配料上就可见一斑,这些配料中都含有据称有益人体健康的微生物。里布执掌达能以来该公司股票的表现简直没得说了。该股的总回报接近400%,比法国基准股指的水平高出50%。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

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

1953年至今担任新闻集团(News Corp.)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默多克总是个引人争议的人物,熬过了全球媒体业多年来的白热化竞争,突然之间他发现自己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的公司福克斯广播网凭借其《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和《24》等叫座节目在广告收入上傲视同行;他旗下的福克斯新闻网则在有线新闻行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开业之初福克斯新闻网不得不向有线电视公司支付频道占用费,但它现在已无需这样做了。反倒是有线电视公司要向它支付费用。福克斯影片公司也从新推出的影片及其DVD 销售中获利甚丰。

还没有哪位媒体老板在业务重点从报纸到有线电视再到互联网的转变过程中能做得像默多克那样成功。他收购社交网络MySpace的交易已开始产生回报。就在上周,新闻集团与NBC Universal联手推出了一个视频网站,将竞争矛头指向了谷歌(Google)的YouTube。

默多克最重要的品质是顽强,他的媒体帝国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几乎致其死亡的流动资金危机后已经浴火重生,一言以蔽之,他是胜利者。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岩田聪-Satoru Iwata

岩田聪(Satoru Iwata)

2002年至今担任任天堂公司(Nintendo Co.)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教会了这家游戏机公司如何成长

就在一年多前,当微软(Microsoft Corp.)和索尼公司(Sony Corp.)在新一代游戏机的开发方面占得先机时,很多人都认为对任天堂来说,“游戏结束”了。

然而现年47岁的岩田聪却凭借新产品Wii改变了这一切。这款游戏机的设计充满了创新,它能够让挥 球拍这样的身体动作显现在屏幕中。

此外,任天堂推出的益智游戏“头脑时代”(Brain Age)也成为美国最为畅销的游戏之一。凭借如此骄人的战绩,这家总部设在日本京都的游戏公司实现了收益的大幅增长,其现金流量已超过60亿美元。

岩田聪曾经是一名游戏开发师,他说自己的经营之道其实很简单:我们不是在与别的公司作战,而是在与电子游戏盲作战。当然,再没人会忽视任天堂的潜力。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拉里•芬克-Larry Fink

拉里•芬克(Larry Fink)

1988至今担任黑石公司(BlackRock)首席执行长

上榜理由:打造世界级资产管理公司的睿智

白手起家,19年后管理的资产达到1万亿美元,这就是黑石公司的发展轨迹。该公司1988年成立,当时是投资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旗下的子公司。自成立伊始,黑石公司首席执行长就一直是拉里•D•芬克,金融服务业界最精明的人物之一。

芬克曾经是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的抵押证券交易员,他掌管黑石公司后,为其树立了绩效第一的企业文化,以纵横捭阖之术推动业务增长,使黑石公司一步步迈向顶级资产管理公司之列。

芬克先人一步发现了投靠大型机构借船出海的好处,随后又先知先觉地领悟到作为独立受委托人的好处。1995年他将黑石公司卖给了PNC Financial,1999年在公开市场上买进了该公司少数股份,去年又毅然决然地让这家公司与美林投资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ment)合并。自首次公开募股以来,公司股价年均上涨35%。这样的成绩足以令这位抵押贷款出身的金融家满意了。

《巴伦周刊》全球CEO 30强:查理•埃根-Charlie Ergen

查理•埃根(Charlie Ergen)

上世纪80年代至今担任回声星通信公司(Echo-Star Communications)掌门人

上榜理由:坚定不移的发展战略让股价飞升

查理•埃根喜欢让质疑者跌破眼镜。当很多人担心卫星电视难以挺住有线电视的猛烈进攻时,回声星通信公司(Echo-Star Communications)2006年的新增用户超过了100万,用户总数达到了1,310万。回声星通信公司也籍此坐上付费电视公司第四把交椅,仅次于康卡斯特(Comcast Corp.)、时代华纳有线电视公司(Time Warner Cable)和直播电视集团(DIRECTV Group Inc.)。

埃根11年前开始提供卫星电视服务以来,一直为人所不能为。他将收费降到比有线电视还低的水平,保障了郊区的电视服务并控制了成本。他对华尔街三缄其口,对资产负债表健全的好处坚信不疑。听起来像个股东?那就对了:埃根持有回声星通信公司2.4亿股股票,价值100亿美元以上。

去年,回声星通信公司股价上涨40%,强劲的业绩和存在被收购的可能性刺激了股价的上扬。最可能的买家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Inc.),该公司现在是回声星通信公司的合作伙伴。还有一种可能是回声星通信公司与劲敌直播电视集团联手。无论出现哪种情况,回声星通信公司的股价都将一飞冲天。

城管收小贩 公权失范,物权法也无力回天

  近日,央视报道了广州一名无牌小贩因为摊档被全部没收而当街痛哭,引来了媒体对城管执法方式的再次质疑,不过这次人们提出的问题是,城管没收无牌小贩的工具和商品,与物权法保护私有财产的精神是否冲突?在这场讨论的引子里,一名无牌小贩,连续两天被城管没收推车、炉锅、水果和玉米。物权法专家称,城管只能罚款不能没收,没收物品若损毁还可索赔;广州城管则称,执法有理有据,暂扣物品受罚后可以领回,与物权法不冲突。

  物权法的颁行,无异于一场自觉自为的普法运动,这场普法运动所激发出的能量,还在持续的释放之中。从拆迁钉子户到车位维权再到无牌小贩,公众急于将庙堂之高的政治承诺,兑换成日常生活的细节改善。说物权法被寄予厚望,这既是现实,亦是理想。而物权法能够解除这么多的民生困境吗?

  在那位无牌小贩的故事里,实际上只存在行为违法的问题,他所购置的那些工具和商品,作为私人财产并不违法,如果直接没收小贩的摊档物品,以物权法而论,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不过,城管部门说,我只是暂扣,交了罚款之后,还是可以领回你的东西。这样又成了可以解释周全的政策链条。然而,民众经久不息的关注背后,难道只是为了听一个自圆其说的解释?这如果不是有意误会,也一定误读了当下的民意焦虑。

  物权法当然不堪其重,从重庆最牛钉子户的舆论风潮,到街头小贩的悲情哭声,物权法出台还未满月,其所捆绑的民生困扰就已相当沉重。不过这种民生厚望的出现,却反衬出当前根本制度建设的欠缺。征地拆迁、城管执法,从公民权利来说是一个私人财产的保护问题,从公共权力的行使来说,就是一个政府权力受不受限制的宪政问题。一部物权法,第一次为私有财产的保护划定了界限,却因为缺乏真正的制衡机制,难以为今日中国的公共权力系上法律制度的缰绳。这好比一个弱者,终于有一天能够在名义上不再受欺侮,可这所谓的不受欺侮,不是因为滥施暴力的强者被真正制服,而是源于一份强者自愿交出的书面承诺。这自然不是长久之计,弱者所得到的短暂安全,也不可期望过高。

  转型社会的前路,当以矢志不渝的改革探求,以“摸着石头过河”求得有效改良,当然足可称道。物权法出台,强调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使物权的排他性观念开始广泛传播。藉着“磨坊的故事”和“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样的西谚典故,公众多年来诉诸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法律上的最终树立。此次物权法出台,无疑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一大进步。然而,从人类法治历史来看,真正实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却不是划定物权就能自动达到的,就当前中国的现状来看,能不能以制度驯服公权,将公共权力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真正实现任何机构、个人都不能凌驾在宪法之上,是最终实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所必备的条件。

  围绕物权法所生的种种民间舆论,如果仅以保护私产来解读,将会失之偏颇。无论是重庆钉子户事件,还是广州无牌小贩问题,都内在地隐含了公众。对于政府权力失控的普遍焦虑。当前政府强调依法行政,建设现代法治政府,而依法行政却不只是当前语境下的行政程序问题,它首先是政府权力的界限问题。一家政府,到底有多大的权力,权力有没有受到制约,这都是在制度表述上丝毫不能马虎的事情,当前中国所缺的,即是这种根本性的制度安排和权力制衡。

  物权法的不堪其重,法律分析是相当简明的事情。公权的划定为其一,物权的划定为其二,指望以一部物权法彻底疗治公权泛滥而生的社会问题,既非立法初衷,也非物权法所能。如论者所言,在当下中国,物权仅仅是一个被容许的事实,而不是对公权的戒条。无论是钉子户健硕的拳头,还是无牌小贩悲伤的眼泪,都还需要我们更坚定的政治努力去推进化解。

“牛钉”精神抗拒了“公共利益”吗

  重庆“牛钉事件”在紧张对峙十多天以后,终以协商的方式和平收场,令所有悬置的心落到了实处,但看起来这种结果却不符合一些专家学者的意愿。早在法院发出第一道“强拆令”的时候,物权专家江平先生就及时表态支持“强拆”——“既然裁决了,就应该执行”。此后江先生又在媒体上详细谈了“牛钉事件”相关的法律问题,他认为“牛钉”违抗了“公共利益”,他还认为,《物权法》规定的“拆迁补偿当然是补偿费用,绝对不是实物的”。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赞成让吴苹搬走符合“公共利益”。

  这里的“公共利益”一词特别让人犯迷糊。据说它的边界是很难确定的。江平先生在《经济观察报》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哪个属于商业,哪个不属于商业,非常难区分。现在对社会公共利益需要,一般是采取了比较宽泛的解释”。

  “公共利益”的边界难以解释,就用“比较宽泛”的办法去解释,显然也不是个办法。“公共利益”向“宽泛”进发,“私人利益”就只有向“狭窄”里收缩。房屋是市民的重要生存基础,人们会本能地拼了全力去保护它。让“公共利益”太“宽泛”的结果,只能是政府的行政阻力与“钉子户”的韧劲成正比攀升,显然不是个办法。

  那么,吴苹对抗的到底是商业利益还是公共利益?把小商家拆除,让大商家来盖大商场,盖得豪华漂亮得多,是否本身就是“公共利益”?政府是持这种逻辑的,他们一再展示在吴苹的房子的地基上,未来的“正升百老会”流光溢彩的“效果图”,认为这个效果就可以证明强制吴苹搬走“符合公共利益”。当然,有一些民众也是这样认为。

  还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意识是,因为是政府主持的开发,所以把它看做“公共利益”。当然,这种看法比“豪华漂亮就是公共利益”问题还要大。因为政府权力失去控制,会经常做一些不符合公共利益,甚至直接侵犯公共利益的事情来。

  相信人类文明史就是一个解决公共问题的进步史。很多人在“牛钉事件”成为一个公共问题时,忆起了世界物权史上的典范,德国磨房故事。江平先生举了一些例子,来证明吴苹的房子应该按法院的裁决执行强拆。可是,想来那些例子却同时也证明了,人家在走向司法判决的强制行为之前,其实是经过了一套成熟的公共程序的。而我们这里正是缺乏这样的公共程序,我们的土壤不一样,我们的事件性质可能不一样。江平先生看到了吴苹房子下面那块地的转移过程中,经过了那样的公共程序了吗?如果没有公正合理的程序,没有公开的听证论证,没有公众的有效参与,仅仅由政府官员和商家合作,是不是就可以准确地摸到“公共利益”在哪个部位?

  我们的物权专家和法理学者在为这起侵权事件打气,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力挺“强拆”(即便是为了公共利益强征民屋,也应该有充分协商和公正评估的补偿)。幸好这时,政府和法院从现实政治操作的角度,面对市民以死相抗,已经暗中实质性地放弃了法律强制,考虑补上最初的一课:主持协商,让已经有高额利润可图的开发商让步了。否则,政府和法院要听了我们的专家学者的,“牛钉”早就该和它的主人一起消失了。这与其是一个学理问题,不如说是一个良心问题。

  重庆“牛钉事件”留下的教训之一,就是“公共利益”一定要通过“公共程序”去寻求。如果没有这个程序,事后追认为“公共利益”是不能算数的。公共程序应该是公开透明的,公众可以有效参与的公共决策程序。

  为什么公众不认“强制拆迁就是维护公共利益”的理?事实上,当前中国的精英阶层跟普通大众之间价值观念是分裂的。当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在说“公共利益”的时候,公众基本难得听进去。如果还有经济精英出来说,他们正在开发“公共利益”,公众差不多要生气了。

装甲车上街巡逻是在做花瓶

  装甲车缓缓驶过街头,“4名山城飞虎队队员,架枪于装甲车顶上,头戴特制钢盔,身着黑色防弹背心”(4月5日《重庆晨报》)——如果不是新闻的标题强调是“重庆”,我还以为这是在描述巴格达呢。难怪有网友调侃说:“在重庆住的军迷真幸福,在大街上都有在战场中的感觉。”

  太夸张了!现在虽然有刑事犯罪,但毕竟没有发生严重的恐怖事件,也还没有出现装备和火力足以与警察相抗衡的武装团伙,因此总的来说还算是天下太平,重庆市把装甲车开到大街上干什么呢?市特警总队长李永成说:“装甲车高大、刚硬的形象,对于震慑犯罪分子、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十分有利。”按照这样的逻辑,那我真的要说巴格达才是最有安全感的城市了,因为那里的大街上不仅能看到装甲车,还能看到形象更加“高大、刚硬”的坦克,空中还有更具“威慑”效应的武装直升机呢!

  重庆为什么平白无故地弄几辆装甲车在街头开来开去,实在让人费解。但根据地方官员的一贯思路,原因无非有两条:一是觉得这是一种形象工程。新闻报道的语气就是把装甲车作为一种很酷、很帅的街头风景来炫耀的;二是迷信新式装备。至于有网友猜测说这是官员为拿回扣而采购的,我觉得还是不要把人想得这么坏吧。

  但如果说是形象,那么这样一种形象究竟是想吸引谁呢?吸引旅游者吗?有多少人会为了一睹装甲车的风采而到重庆去旅游呢?吸引投资者吗?难道重庆市的官员真的认为装甲车带来的肃杀之气是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而不是恶化投资环境吗?

  如果说有利于改善治安状况,我觉得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困扰市民的治安案件,绝大多数无非是抢劫、小偷等等。对于制止这样的案件,装甲车只会成为警察的束缚,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开着装甲车追小偷,那情景想一想就让人觉得很卡通。

  世界各大城市的经验均证明,从警察专业的角度来看,维护城市治安的最佳方式,是按照“合理布局”、“武装步巡”的原则,将大量的便衣警力投放到街头巷尾,这样既可以有效制止正在实施中的犯罪,也可以大大降低警察到达犯罪现场的时间,更可以对有犯罪意图者形成真正的威慑——因为这会让他产生警察无处不在的感觉。

  重庆警方可能会辩解说,使用装甲车巡逻和你说的办法可以并行不悖。但问题在于,难道警方可以支配的资源是无限的吗?装甲车的购置、使用和维护都要耗费大笔经费,但又没有多少实际用途,只能算城市街头的一只大花瓶,说它不会对治安产生负面影响,能说得通吗?

  如此说来,装甲车上街巡逻的确非城市之福。因为这一街景意味着主导城市治安的人,只想用一种让市民“可见”的方式,来显示自己是如何重视治安,却无意用真正有效的方式来搞好治安,说是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也不为过,市民们只能自求多福了。

  郭松民,青年杂文家。

吉林大学声称负债30亿 边哭穷边建新大楼

  吉林大学日前在校内网上发布通知,说学校从2005年起,就出现了财务危机,现在已负债 30亿元,因此向师生征集解决的建议。可记者近日采访时注意到,尽管已经开始节俭,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位教授的办公室内还是堪称舒适:皮沙发,老板椅,棕色实木办公桌上崭新的戴尔平板电脑和惠普打印机,旁边还放着未开封的海尔小小王子冰箱。

  边哭穷边建新大楼

  据记者了解,吉林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一般每年都有10万元以上的项目经费,一些重点院系教授甚至高达几十万元,而吉林大学可以拿到经费的教授超过了1000人,每年仅这一项支出就是上亿元。

  在新落成的吉林大学图书馆绿竹掩映的木凳上,一位正在休息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宿舍附近有一栋20层的吉大科技园大厦,去年10月份就已经完工,“但里面没有什么人办公,只能看到1层亮灯。”令他感到不解的是,学校一边喊没钱,一边却还在不停建设新大楼。“学校新建一个化学实验室,投资就上亿元,单是实验室门前的路砖,四年就换了三次。”

  财务危机归因合并

  而在吉林大学宣传部部长刘景辉看来,学校目前的财务危机要归因于始自2000年的合并。2000年6月12日,吉林大学与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在2004年8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又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后教师达到300多人,学生增加到4000人,规模分别扩大了3~4倍,其他院系情况类似。而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数目都相应地成比例增长,再加上每年教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吉林大学投入成本已经是合并前近10倍。

  一位老吉林大学人告诉记者,以往,吉林大学校长一般会在春节前去一趟香港,拜访霍英东、邵逸夫、曾宪梓等富豪,回来时一般会“拿”到一笔数千万元的款子,而现在这块“收入”已经没有了。

  逼急了想卖校区地

  “长春有一半的面积在吉林大学。”记者到吉林后经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据了解,吉林大学8个校区共占地8000多亩,仅南区(核心校区)就有3000 亩。在长春市中心,吉林大学还有两个校区。一位吉林大学学生告诉记者,2006年时就传出消息,因为准备将市中心的土地卖掉,处于市中心的两个校区的所有师生要陆续搬到南区,“但是今年就没有了动静。”“学校里确实有人提出卖地的想法,但要实施却很困难,计划卖掉的两块地不仅处于市中心,而且上面还有文物古迹。”吉林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办公室马东辉告诉记者。

  而前述长春市政府宣传部高教处负责人则对记者表示,“吉林大学自己曝光财务问题,实在是压力太大。30亿贷款本金加每年1亿多的利息,这是被逼得实在没办法了,才希望通过自我曝光的方法,引起社会关注。”在他看来,现在这个问题应该已经摆在了国家高层的案头。

  相关新闻

  巨债将浙大挤出市区

  浙江大学湖滨校区临近西湖,其三号教学楼是西湖风景区周边最高的建筑,这座设计寿命100年的大楼,今年1月6日在360公斤炸药的作用下轰然坍塌。爆破的背后,浙大湖滨校区这100亩土地促成了“大学筹款还债,政府得到卖地款,商人获得西湖绝版地块”的三方共赢。

  1998年,作为全国首批高校合并试点,医科大学、杭州大学和浙江农业大学被并入浙江大学。拥有4个校区、几万名学生的新浙江大学在杭州城西启动了新校区建设,一期于2002年10月竣工,总投资21亿元,其中17亿元是银行贷款,每年光利息就要支付六七千万元。对此,浙江大学房地产投资研究所所长赵杭生将其称为“政府和高校的合谋”。赵认为,高校搬迁纯粹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地方政府开发新城区,把高校迁移过去不仅能提升人气,还可以将高校在老城区的土地出让获取土地收益。

中国文盲过1亿,中东部农民外出务工忽视教育

  据中国教育部高级官员透露,虽然中国致力扫盲工作,但在2000~2005年,中国的文盲人数仍增加了3000万。

  截至2005年底,中国文盲总人数达到1.16亿人,占世界文盲总数的11.3%,仅次于印度。

  印度的文盲人数占世界总数的15.01%。根据中国的标准,凡是认识汉字不足1500个的都属于文盲(只能“根据中国的标准”,因为全球除中国和新加坡以外,任何别的国家都不把中文作为自己国家的官方语言——楼主附言)。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扫盲教育处处长高学贵指出,文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他特别提出,中国的文盲问题已出现了地域化特征,其中人口密度较低的西部地区只有4000万文盲,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中东部地区文盲数量明显增加,仅山东省的文盲人数就达到963万人。

  高学贵指出,市场经济下人们对知识的认知出现变化,农民往往能靠外出务工挣钱,因此忽视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另外,他还认为中国此前扫盲工作的成功,导致不少地区取消了扫盲工作机构,结果造成文盲问题死灰复燃。

  高学贵表示,教育部仍致力于扫盲工作,并透露2000~2005年中国共有975万人成功脱盲。不过他指出,目前中国的扫盲经费只有800万元人民币 (就是说目前中国政府只拔了这么点钱用于扫盲事业、扫盲工作——楼主附言),相当于每个文盲只能分配到7分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扫盲教育处希望今年争取到额外的1亿元人民币,招募专门的扫盲人员,并给扫盲工作志愿者提供补助。目前一项旨在帮助8000万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口脱盲的扫盲项目,已经在进行当中。

2007年4月9日星期一

关于企业彩铃的初步设想-You Have A Coming Call

今天中午部门开会的时候给张诚打了个电话,话筒的那一边传出了一阵彩铃,虽然当时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来得及记住彩铃的内容,但这一瞬间让我的脑子里冒出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企业彩铃。

大致的想想这个主意吧。

什么是企业彩铃呢?

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打电话给神州数码公司市场部某员工的时候,电话接通前的那段等待中听到一些关于神州数码的最新消息;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打电话给神州数码外设某位员工的时候,能够偶尔听到某款打印机的降价促销信息;有没有想过如果你打电话给神州数码B2C某员工的时候,能够听到某某信用卡刷卡购买摄像机可以打9折……而这些彩铃可以随着不同的事业部,随着不同的时间段,自由更换,这就是我理解的企业彩铃。

企业彩铃的设想是否会受到员工的抵制?

在msn的好友中,有不少人把签名档改成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某些内容,比如:“韩艳-南京神码///请报6325库存,谢谢”;“苏若龙-神州数码-HP服务器、商用PC、工作站、商用笔记本!!!”等等,说明有一部分人愿意在属于自己私人的区域展现与工作相关的部分内容。虽然电话作为更大意义上的私人领域,但是对于神码这样的企业来讲,多数的员工多数的电话还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如果设计地比较巧妙,再加上我一直以来主张的自由选择概念,我想不大会遭受到员工的抵制。

企业彩铃与分众传媒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分众传媒在写字楼的电梯里做广告,付出的是一块液晶屏,收获的是广泛的传播渠道,而企业彩铃则不需要在硬件上投入更多。如果按照神码全国有10000名员工,每个员工经常联系的范围按照20人计算,则最大限度的时候一则广告彩铃可以有200000个受众。当然了不同的本部,不同的产品线,不同的职责应该会有不同的个性化广告彩铃,再加上可能有一部分员工不愿意出卖属于自己的这部分隐私空间,受众面可能会有不小程度的缩小。但是我想基本上这个缩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个问题在之后几点中还有详细的说明。

为什么企业会使用企业彩铃?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员工的凝聚力属于团队建设的一部分,凝聚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又是归属感,当一个集体有共同点的时候,是极易产生小组归属感的。作为对外的宣传,企业花费了数额惊人的广告费用,而有这么一句有名的话“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了,但是我不知道我浪费到了什么地方!”企业彩铃却比广告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使用电话联系的客户一定是有交易需求的客户,为什么不让他在与你正式交流之前得到更多的关于企业的信息呢?其次,花费极少却可达到精准的传播效果。

企业彩铃为什么有用?

彩铃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弊端。比如很少有人来了电话之后故意不接原因只是让你听完他的彩铃;比如如同我今天的情况下,听者在紧急的时候很难记住彩铃的内容等等。但是话还是说回来,这个成本太低了,只要有75%以上的达到率已经算是非常有效了。

那是不是所有的宣传都集中在那短短的十几秒钟彩铃中呢?不见得。固然听彩铃本身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更多的情况下还是在于一种彩铃之外的传播,只要彩铃的内容设计的优秀,其中更多的情况下是趣味性,听彩铃者极愿意将此作为猎奇而向周围的人讲述,这样的传播更有价值!与其花费广告费和撰写媒体软文,我觉得倒不如这个市场推广更加有效!

对于深州数码电子商务部来说应该怎么操作?

首先要解决的是员工意愿问题!我一直以来认为行政的命令是最无效的手段,只有解决了个人的意愿问题,事情的推行才更有执行力。比如神码目前采用的手机补贴制度,如果做一些更改,如果你使用企业彩铃(或部门彩铃等),则在原有额度基础上增加10%作为奖励;比如与运营商合作,让使用企业彩铃(或部门彩铃等)的员工打电话的第一分钟免费(本来想的是接电话的第一分众免费,但是由于有很多在使用准单向付费而使此项激励失效)等等。员工本身得到的所得大于作为自己私人领域被占用的所失(况且基本上没有什么所失,因为彩铃本身自己根本听不到),相当于企业花钱在你的手机上做了一个广告!

第二个要解决的是如果某些员工不愿意怎么办的问题?我一直以来认为的客户至上的权力之一便是可选择权,我们推荐大家使用企业彩铃,但是对于坚持不愿意使用的我们也提供修改办法,给客户充分的自由比限制客户自由更容易赢得客户的喜爱。当不愿意使用企业彩铃的员工每天给自己的同事打电话时听到这些搞笑并有用的信息(而且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内容),说不定某天的时候也会主动将自己的手机定制为企业彩铃。

第三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统一定制?这个我不知道,因为我不了解具体怎么操作,但是我想应该是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只要研究明白其中的机制。

第四个要解决的问题是保证彩铃的质量。一定要有高质量的彩铃内容才能够持续吸引手机的使用者使用,同时也不让打手机的人感到厌烦,这个恐怕应该是市场部的人应该想的问题吧,专业有所不同,让别的领域里的专家来解决这个问题吧。同时还应该满足不同部门特定的需求,即基本服务以外的增值服务。

第五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不是只有神州数码内部可以使用这套系统?答案应该不是这样的。如果系统做得好,为什么不能够把这个产品卖给别人呢?也许HP中国的新总裁想对所有合作方说些什么上任的感言!也许google想对搜狗输入法的抄袭字库事件发表什么声明!也许英特尔想对所有中国的代理商宣灌反击AMD的策略!也许淘宝客服经理想告知全世界使用支付宝的用户收费使用说明……太多了吧!

我们或许就为自己迎来了第一款增值产品,这样的产品(哪怕现在还是仅仅模糊得处于我的脑子中)我想能够为神州数码电子商务部走向取得利润,实现自身价值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

(以上所有文字仅仅处于初级模型,有更多详细的设计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说不定我们就能够成为另一个分众传媒也不一定呢!)

任俊龙在学校的日日夜夜

任俊龙1981年09月28日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祖籍河北省。幼年淘气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毕业于阳泉市新华小学,初中毕业于阳泉铁路中学(现在已经更名为新华中学),高中毕业于阳泉市第一中学,大学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专业(辅修法学)

任俊龙职业发展道路

搜狐产经中心-IT频道,搜狐时尚中心-女人频道,中华网科教文娱中心-体育频道,神州数码电子商务部……

任俊龙笃信的几句话

我不是懦夫……也不是孱头……在战斗的时候我永远站在前面,撤退的时候我永远留到最后才走……我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心灵,我的心中不能容纳卑劣、下贱的感情。逢到最危险的紧急关头,我并不珍惜生命……我不怕死,我的母亲曾经教导过我,要把死亡看作是我们灵魂的真正生活的开始,我觉得这是对的。

各种可以联系到任俊龙的手段

工作即时消息:MSN bosdumia#hotmail.com
信息技术学习:GMAIL bosdumia#gmail.com
生活娱乐休闲:BBS www.bters.org/bbs/index.html
请将相应位置的#换为@,有劳

任俊龙可以分享给朋友的资源

GOOGLE READER SHARE:READ MORE……
PUTCLUB ENGLISH STUDY:READ MORE……

这里是一组GOOGLE提供的推广广告